
跳蚤来自贫穷的昏暗之中
越来越多的跳蚤使他们变得无动于衷,我仿佛又听到了我长满虱子的童年时的一句老话,“虱多不咬”
他们在用对待跳蚤的态度对待身边的贫穷
他们连句像样的汉话都说不清楚,他们又能走多远
他们靠种一坡收一箩的“羊皮地”活着,无心去想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是不是贫穷和跳蚤居住的古老王国?我想起歌德写的《跳蚤之歌》
我在教学生唱《跳蚤之歌》
“在古时候,有个国王,他养了个大跳蚤
国王待它很周到,比亲人还要好
他吩咐皇家裁缝:‘你听我说,脓包!给这位富贵的朋友做一件大龙袍
’跳蚤穿上新龙袍,在宫廷内外上下跳,它神气足、得意洋洋
国王封它当宰相,又给它挂勋章
跳蚤的亲友都赶到,一个个沾了光
那皇后、妃嫔、宫娥,还有文武官员被咬得浑身痛痒,人人都受不了
但没有人敢碰它,更不敢将它打
只要敢咬我们,就一下子捏死它!”我一遍一遍地教唱着,歌声、哈哈声回荡在山谷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认识了跳蚤,是否也认识了贫穷?
内心里,我只认可自己的农民经历,而对其它的一些事情却有着梦游者般的间离感
可是现在,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时间一分一秒地春雪一样消融的这一刻,我感到惶然,我不再能非常自信地想象自己在那座叫做窑沟的古老村庄上空做着跳格子的游戏
在马霁鸿的随笔里,为数众多的篇什是自己往日生活的经历再现
在这些文章里,马霁鸿的诗人气质还时常会涌现出来,使文章时呈现出一种淡淡的诗意
在马霁鸿的生活记忆里,他的青少年时期的农村生活,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
他在反映这一时期生活经历的随笔文章里,体现出的主题主要有二:一是在艰苦生活里的乐观与乐趣,一是那些生活场景里所体现出来的人情温暖
所有的种种叙述,体现了马霁鸿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态度:从容、热爱、快乐
仲夏未央,凤凰花开
细数流年,老是在分别
有些人带领着歌颂远走高飞,形同陌路,海底捞针
有些人,从来在一道共守着不行消失的笔迹和谈话,念念不忘
小四说就算此后咱们不在一道了也要像在一道一律,这叫伙伴
曾设想你是跟我同一班车回到十堰,如果这样,打死也会跟你相识
现在或许你在等的是重庆北到广州的车,好期待你是回到广州,但即使在广州能再相遇也如大海捞针